从多维数据看两化融合赋能千行百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两化融合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集中体现,是新发展阶段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数字经济时代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扣合点。


两化融合指数大幅提升

截至20226月底,全国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75.1%,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5.7%,比2012年分别提高31.126.3个百分点,培育出主营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建成700多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炼化、印染、家电等领域智能制造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据测算,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较2015年提升28个百分点,有效实现产业链数字化协同的企业比例约13%,制造业重点行业产业链供应链应对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两化融合已步入强化应用、加速创新、引领变革的深层次发展阶段。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深度覆盖

2013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第一次提出,我国逐渐探索出一条以标准引领两化深度融合的道路。作为我国首个自主研制且大范围普及推广的管理体系类标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已成为广大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构建新型能力的重要方法指导。

截至目前,我国已发布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10余项,已有逾25万家企业通过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明确了发展重点和提升路径,近6万家企业依据标准开展近9万项数字能力建设工程,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主题覆盖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

两化融合评定企业量质齐升

从贯标评定数据来看,截至202210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10家评定机构向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工作委员会推荐的服务企业总数量为27294家(次),其中通过升级版评定企业7193家(次)、通过基础版评定企业19517家(次),贯标达标企业运营成本平均下降10%,经营利润平均增加了11.2%

赛宝认证中心服务企业总计通过3689家,2022年其通过率、通过数量位居全国10家评定机构首位。赛宝认证中心持续推进企业提升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水平,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