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汽车产业进入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时期。随着软件在汽车行业的深入应用,汽车企业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软件相较于汽车的硬件和机械件管理要求更高,车企需要通过更有针对性的定制化标准来提升软件研发能力。
顺应汽车行业发展潮流,应对软件的风险与挑战,Automotive SPICE(简称ASPICE) 应运而生,并被更多车企接受,它助力车企不断取得新成绩、实现新突破。同时,由于ASPICE对追溯性和一致性的高要求,评估过程严格,也让一些车企对其望而却步。
ASPICE即Automotive SPICE。
进入21世纪,大家发现软件在汽车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软件相较于原来的硬件和机械件更难管理,出现的问题更多。提出ASPICE也是汽车行业发展的需要。2005年8月,各大知名汽车厂商,在ISO/IEC15504标准的基础上,融合汽车行业的要求,首次提出了“面向汽车行业的过程评估模型”,即“Automotive SPICE”标准,简称ASPICE。ASPICE主要用于指导配件供应商软件开发过程的改进活动以提升搭载于汽车上的电子控制单元(ECU)和车载软件系统的质量。
随着软件在汽车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大家发现因软件问题导致的召回事件在快速的攀升,据统计,软件导致的召回事件已经排到了召回事件的前三。
说明现在汽车软件质量形势很严峻。我去过很多整车厂以及汽车供应商,我惊讶很多公司在软件开发能力方面还处于2000年左右的水平,对于软件开始关注也是最近这两年的事情。汽车行业都清楚IATF 16949,2016版的IATF 16949当中正式的将软件研发纳入其管理要求,很多汽车供应商也是从这时开始才接触ASPICE和CMMI。
这个说法,我在很多场合听过。有一次,我跟一个CMMI主任评估师聊天,他原来想尝试进入ASPICE领域,但学习过几次之后,决定放弃了,说ASPICE难的有点变态。
说实话,任何一个标准,你想把它好好用起来,其实都不容易。我早些年辅导过一些企业做CMMI,你会发现要好好做CMMI真不容易。现在为什么CMMI在汽车行业遭到抛弃?我觉得这个不能怪CMMI。当然,ASPICE本身就是为汽车行业定制的一个标准,在汽车行业相对于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大部分人认为ASPICE难,主要还是觉得ASPICE对追溯性和一致性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基本上通过人工检查 很难确保这种追溯性和一致性。在我辅导的客户中,确实几乎都用工具来支撑ASPICE的实施。有钱的花高价买工具,没钱的用少量的钱也可以解决问题。另外一个原因,我觉得就是 本身大部分ASPICE评估师都是有责任心的,都是希望为客户好,希望客户真正用这一套理念把研发管起来,尽量少在车上出问题。
我去了很多家企业,你会发现,每家公司的研发都很有特点。而这些特点概括起来主要就是组织文化、人员能力、管理流程和采用的技术。
所以,我们的咨询基本上也是围绕着这四个方面来开展的。也只有这四个方面能力都提升上来了,组织的研发质量才能得到根本的提升。在这四个因素中,管理流程往往是最好处理的一环。当然,ASPICE跟企业现有的标准和管理流程的有效整合是衡量这个企业是不是真的能将ASPICE贯彻下去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最后,我们通过工具链将各个管理要求固化到信息系统中,彻底解决流程要求是一套,执行是另一套的问题。
我最近比较关注智能驾驶,智能驾驶一定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方向。说实话,智能驾驶项目导入ASPICE的难度确实比很多其他的产品要难。
一方面,智能驾驶产品研发通常项目团队都比较大,动不动就几十、上百人。管理好这类项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通常建议客户采用敏捷的方式,通过类似SCRUM OF SCRUMs的方式来解决这类问题。另一方面,智能驾驶涉及到的工程领域很多,除传统的系统工程、软件工程、硬件工程、机械工程外,还有数据工程、网络安全工程、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领域。这些也许在明年发布的ASPICE v4.0中会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我看了ASPICE v4.0模型初版,我认为这是为智能驾驶量身定做的一个模型。它包含了我前面说的智能驾驶开发涉及的所有工程领域。
这些年我们主要是在智能驾驶领域在做项目。包括国内多家整车厂的智能驾驶平台的ASPICE辅导,以及多家一供的智能驾驶产品的ASPICE辅导等。
我们在智能驾驶领域这些年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希望能更好的将我们的这些经验分享给我们新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