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造价评估依据系列之“软件度量基准数据”
CCAP认证软件成本专业人员
量化管理水平的高低是组织成熟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衡量一个行业是否走向成熟的重要指标。随着CMMI、敏捷等体系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软件管理的过程规范性和软件开发效率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但高成熟度的量化管理应该如何有效开展仍然是一个难题。
在国标GB/T 36964-2018《软件工程 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中,软件成本度量的核心理念是基于基准数据的成本度量模型和基准数据,工作量和成本估算过程中使用的估算模型及因子、生产率和费率,均是基于基准数据库更新和维护的。因此量化管理的关键和基础就是做好基准数据管理。
基准数据库:主要是基于度量对象和目标,通过收集历史项目数据,分析项目的各种原始度量数据,如工作量、成本、工期,质量缺陷等原始数据。对企业的各种比例数据进行分析,如开发效率、单位成本、产品缺陷率、各阶段工作量占比等;开展行业基准比对、准确定位企业研发管理的改进点,促进企业生产力的持续改进。
基准数据库分为组织级数据库和行业级数据库,行业数据库建立、维护和发布的流程一般是:
软件生产率
· 软件开发总生产效率
· 各行业软件开发生产率
· 各规模层级软件开发生产率
· 软件运维生产率
人月费率
· 软件开发人月费率
· 软件运维人月费率
功能点单价
· 软件开发功能点单价
· 软件运维功能点单价
软件缺陷密度
基准比对方法(benchmarking)就是将本企业各项活动与行业其他组织的基准数据进行比较,从而提出行动方法,以弥补自身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