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宝案例】推行“三维五法”,助力中小企业提质增效

自2020年以来,受疫情等外部因素的冲击,中小企业发展遭遇瓶颈,如何持续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是目前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以某公司为例,该公司主营业务为应用于液晶电视和液晶显示器等平板显示领域的精密金属结构件、电子元器件的设计、生产、销售,是液晶电视精密金属结构件生产的骨干企业,是国内众多知名企业的重要供应商。


企业急需解决的质量管理问题


赛宝认证中心的专家团队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和诊断,对企业现状进行了全方位管理成熟度评价,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

管理人员很难打破固有思维;

2

缺乏预防性质量管理工作,生产不良率高(2%);

3

模具问题频发,产能受到严重影响,生产报废率高(1.35%),模具上线达成率低(25%);

4

公司招聘和留人方法不当,车间人员不稳定,使管理起来难度大;

5

人员品质意识亟待提升。


推行“三维五法” 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三维五法”的逻辑关系如下

1

针对性沟通培训,“三维”统一思想,获得管理层高度的支持和配合

通过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团队成员在思维观念上获得如下一致的“三维”共识,为项目进一步的推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维:开放思维  公司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学习,认识到自身固有思维模式会导致思维局限,进而改变团队固步自封的现状,积极改进自身。


思维模式的改变使公司管理人员理解了“独行者快众行者远”的道理,团队合作才是工作高质高效的基础。多方面的合作才能确保项目改善实施并取得成效。


通过培训,团队认识到,项目是通过培训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推行的,真正把知识转变成技能,才能获得绩效的指标提升。


2

 运用“五法”确保取得实质性成果 

 第一法:聚焦定位法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确定问题现状和产生的原因,赛宝认证中心通过泊拉图应用20/80原理,对关键迫切解决的问题进行聚焦定位,最终定出了2个改善主题,分别为:1 通过管理人员能力提升,降低生产报废率和不良率;2 品质预防能力改善,提升模具上线达成率。


 第二法:定量定性法  为了确保项目推进的有效性,项目团队同时给各项目制定了定量和定性目标。对于项目的阶段性总结,赛宝认证中心与公司管理层共同建立成果评价机制,以绩效指标提升为重点,运用定量定性法对2个改善项目的工作成果进行定期评价。


 第三法:集思广益法  在项目初期、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总结阶段,项目团队在赛宝团队指导下,集思广益制定了具体的行动方案,及时利用集思广益法制定不同项目的改善措施,对改善取得的成果进行标准化,新增和修订质量控制等相关管理文件6份,确保改善成果巩固和持续推进。


 第四法:现场改善法  管理人员能力提升项目小组针对管理人员固化思维的问题,对高中层管理人员进行思维突破、质量体系基础知识和5S基础知识的培训。培训后学以致用,例如,在冲压车间A2线建立5S示范区域,作为全公司的标杆和榜样,从点带面逐步推广实施全公司的改善。


 第五法:人文关怀法  企业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在改善过程中极力打造“家”文化,让员工感受到亲切的人文关怀,例如人力资源部门推出一系列的关怀行动:设置员工意见箱、车间增加环保空调、改善饭堂伙食等,使得员工归属感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企业质量提升成效

在帮扶机构老师的精心指导和企业员工的积极参与下,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企业员工的思维模式有了显著改变;

2

现场得到良好改善;

3

模具跟踪机制有效建立;

4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大幅提升;

5

攻关了模具的关键质量问题;

6

总体指标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