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造价评估依据系列之“软件功能点方法”
在信息化项目造价评估中,分解计算的各费用项都应该是有据可依的。要么应依据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么依据相关行业协会和机构发布的行业数据、标准计算方法等对成本进行评估。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下信息化造价评估中常用的依据方法。
本期给大家介绍软件规模度量的功能点方法。
软件规模度量是做好软件造价的基础, 以功能点为规模度量单位的工作量、成本估算模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功能点分析方法也因其在规模度量上良好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以及在实践应用中的诸多优势,成为了目前是国际主流的一种度量软件规模的方法。
国内一些重要的企事业单位,如中国银行、东方航空、深圳海关等,推行以功能点方法为基础的软件成本度量方法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019年7月正式实施的国家标准《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中明确:“规模估算所采用的方法,应根据项目特点和估算需求,选择国际标准组织ISO/IEC已发布的五种规模度量标准的一种。”(ISO/IEC 19761(COSMIC–FFP)、ISO/IEC 20926(IFPUG)、ISO/IEC 20968(Mk II)、ISO/IEC 24570(NESMA)、ISO/IEC 29881(FISMA))。
以其中应用广泛的NESMA方法为例,软件系统分为数据功能和交易功能两大类:数据功能类型(逻辑文件)是系统使用或维护了哪些数据,分为内部逻辑文件ILF(本系统维护的业务数据)和外部接口文件EIF(本系统引用,其他系统维护的业务数据);事务功能类型(基本过程)是系统如何使用或维护这些数据,分为外部输入EI(对数据进行维护或改变系统状态/行为的事务)、外部输出EO(对数据加工后呈现或输出的事务)、外部查询EQ(对已有数据直接呈现或输出的事务)。
NESMA与IFPUG方法完全兼容, 还提供了指示法、估算法、详细法三种不同估算精度的功能点估算方法,兼顾效率与准确度。
以常用的NESMA估算法为例,对于每个识别出的ILF、EIF、EI、EO、EQ,分别计数7、5、4、5、4个功能点值。累计一个项目的全部功能点值,即得到这个项目的功能点规模计数。
以功能点度量了软件规模,按估算模型计算工作量和成本,就可以完成软件系统的造价评估。
作者:门轩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