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体系 企业受益——小微企业改进采购管理过程的四个锦囊妙计

现阶段,质量管理体系已经成了企业的标配,通过贯标,企业优化了流程,提升了管理。同时,企业要特别关注持续改进,落实管理要求,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今天就介绍一个小微企业改进采购管理过程后事半功倍的案例。


广东省某小型信息系统集成公司,已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通过识别企业改进需求,结合信息技术行业采购管理的特点,依据《信息技术与服务行业企业质量管理核心过程实施指南》,赛宝认证中心给出以下四点改进措施,帮助企业改进流程、降本增效。



增强采购计划性 降低延期风险



 问题  采购流程缺乏计划性:企业项目中曾出现本该同步到达的设备,由于项目管理人员和采购人员沟通问题,导致不同厂家的货物到货时间相差一个多月的情况。先到的设备需要找仓库存放而产生仓储费用,企业还不得不为缩短未到设备的运输时间而支付额外的运输费用。除此之外,事件导致企业项目延期,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声誉影响。

 原因分析  ①职责不清晰;②项目经理工作事项多、强度大,导致管理工作不细致。

 解决措施  对项目经理的职责进行梳理,明确项目经理提供需求,采购人员负责采购计划安排和管理。

 收益  减少由货物存储、转运带来的成本,降低应到货导致的项目延期风险。






提高采购流程执行力 保证制度落地



 问题  采购需求未能得到有效的识别与传递:2019年企业在广州某项目中,承诺给甲方所有设备自采购之日起原厂质保三年,但该要求未在企业与供方签订的采购合同中体现,部分设备供方承诺的质保期仅为一年,这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合同履约风险。

 原因分析  由于该行业项目制特点,企业大量人员长期出差,依赖于纸质文件审批的管理要求往往无法落地。

 解决措施  企业本身基本软件开发能力,对包括采购过程在内的质量管理过程系统化,实现远程协同办公和移动办公,提升管理及流程审批效率。

 收益  减少信息传递成本和沟通风险,确保组织定义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有效落地。






提升采购管理人员能力 降低采购合同风险



 问题  购人员行业经验和能力不足:采购管理人员对CCC名录范围、电信入网许可要求不了解。

 原因分析  人员能力不足,缺乏行业知识积累。

 解决措施  通过对组织采购管理员工开展技术培训、完善合同模板、总结合同管理的知识信息并在OA系统中予以固化。

 收益  降低采购过程中因合同不完善和管理能力不足引发的风险。






优化采购管理过程 确保采购管理成效



 问题  采购管理流程僵化:企业要求对全部合格供方每年都要开展一次供方评价,这一管理策略并不适用于该企业的行业现状和自身业务特点。由于每年都有新的供方加入,大量供方在一年内与企业无业务往来,导致年度供方评审过程流于形式。

 原因分析  企业目前的采购管理程序和要求,不适应信息技术行业小微企业管理特点。

 解决措施  企业通过将临时性采购(不连续性采购)和连续采购区分开,识别生产企业与代理商,使对供应商的管理更适合组织项目制的特点。

 收益  帮助企业在采购管理要求中做减法,减少僵化的管理要求给企业带来的额外工作量,确保采购管理取得成效。





小微企业对于提升管理效果和降低管理人员投入有着较大诉求,赛宝认证中心团队结合企业有自主研发能力这一优势,兼顾了企业两大诉求,为企业制定改善采购管理过程的具体措施。认证只是手段,通过认证为企业带来增值,才是赛宝认证中心作为中国第三方认证服务开拓者的不变追求。